教宗方濟各
於亞爾斯本堂神父聖維雅納逝世 160 週年
寫給司鐸們的一封信
致我的司鐸弟兄們
親愛的弟兄們:
亞爾斯本堂神父聖維雅納被教宗碧岳十一世宣布為全世界本堂神父的主 保,1 逝世至今屆滿 160 年。值此慶日,我寫這封信,不只給本堂神父, 也是寫給所有默默地「捨棄」一切,在日常生活中全心投身於各自所屬的 團體的司鐸弟兄們。你們如同亞爾斯的本堂神父,在「壕溝裡」恪遵職守, 身負每天的重擔,忍受酷熱(參閱:瑪二十 12),面對各式各樣,變幻莫 測的情況,竭盡心力地照護並陪伴天主的子民。我想要對你們說:你們經 常不為人知地奉獻自己所有,在勞頓病苦中,仍履行你們服事天主及其子民 的使命。不論你們歷經多少艱苦,你們都寫下你們司鐸生涯中精彩的篇 頁。
前陣子,我和義大利的主教們談到了我的擔憂。在不少地區,我們的司鐸 因著他們未曾犯下的罪行而受到抨擊和責難。我講到在這些困難的時刻, 司鐸們需要感受到主教如同兄長和父親一樣地肯定他們,並給予他們鼓勵 與支持。2
身為你們的兄長和父親,在這封信函,我也想替那些具有聖德和信德的天 主子民,感謝你們為他們所做的一切,並鼓勵你們永遠不要忘記上主在我 們晉鐸之日以祂的深情大愛對我們所說的一番話──我們喜樂的緣由:「我 不再稱你們為僕人……,我稱你們為朋友。」3(若十五 15)
痛苦
「我看見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痛苦。」(出三 7)
這幾年來,我們對那些經常無法發聲而暗自哭泣的受害者的呼喊聲比以前 更關注──那些弟兄姊妹們由於來自聖職人員的濫用權力、誤用良知,以 及性侵害而成為受害者。這樣的傷害不只在受害的人,而且也在他們的家 屬和整個天主子民的生命中造成極大的痛苦。
正如你們所知,我們堅定地致力於踐行所需要的改革,鼓勵牧靈關懷的文 化,杜絕濫權文化,使之絕跡。這項任務非一蹴可幾或輕而易舉,亟需我 們全體協力達成。若在過去敷衍就可以了事,從今天起,我們要悔改,力 求透明化、真誠以待和予以受害者精誠的關懷,為了要具體地向前邁進。 這樣反而能助我們每一個人更加關注別人受的各種痛苦。4
司鐸們亦深受其苦。不論在我進行自己教區牧靈探訪的過程中,或在接見 司鐸們時的個人對談中,我都覺察這點。許多司鐸向我表達他們對於所發 生的一切的震怒,以及他們所受到的重挫,因為「儘管他們費盡心力地為 主工作,卻必須面對已經造成的損害,以及因此所產生的懷疑和不確定和 不少人感覺到的困惑、害怕和沮喪。」5 我收到很多司鐸寫信,他們表達 這樣的感受。同時,我也因為能和這些牧者會面而深感欣慰;他們察覺了 並分擔受害者和天主子民身心的痛苦,努力試著以言語和行動,重新激勵 他們的希望。
我們並不否認我們部分弟兄所造成的傷害或予以反駁;但對於所有忠心而 慷慨地終身為他人服務的司鐸,我們若不表示感激,實在是不合情理(參 閱:格後十二 15)。他們發揮了靈性的父職,能與哭泣的一同哭泣。眾多 的司鐸經常在充滿敵意、被人孤立或不受人注意的環境或情況中,甚至冒 著生命的危險,將慈善工作當作為自己的生活。我欣賞你們的勇氣和堅定 不移,並肯定你們的榜樣;為了福音的緣故,在這動盪不安的時局中,又 被人羞辱,你們仍然喜樂地付出自己的生命。6
我深信,只要我們忠於天主的旨意,教會眼前這段的淨化時期,將使我們 更喜樂和更謙遜,並在不久的將來結出豐碩的果實。「我們絕對不要氣餒! 上主正在淨化祂的新娘,使我們所有人的心轉向祂。祂正在試煉考驗我們, 好使我們明瞭:若沒有祂,我們不過是塵土。祂在拯救我們脫離偽善的生 活和虛有其表的靈修。祂遣發祂的聖神,為能使祂那被人發現犯姦淫的新 娘重新恢復她的美。我們可以再次翻閱厄則克耳先知書第十六章,並從中 得到啟發。這一段經文講述的不僅是教會的歷史,也可以說是我們每一個人 的生命歷程。後,正因為你感到羞愧,你才會繼續盡守牧人的本分。天 主的寬恕浩瀚無際,我們若在祂面前默默地流淚,痛悔這些卑鄙惡劣的罪 行,自我謙抑,我們就得以更新,開始成聖了。」7
感謝
「我不斷為你們感謝天主。」(厄一16)
聖召,不僅是我們個人的選擇,更是我們對天主白白召叫的回應。我們若 能時常回顧福音裡記載耶穌祈禱後揀選十二門徒的章節,必得益處:「為 同祂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谷三 14)
寫到這裡,我想到在我的祖國,有一位善度司鐸生活的路奇歐‧傑拉神父。 在拉丁美洲教會動盪不安的時期,他向一群神父這樣說:「我們要經常, 尤其在面臨考驗時,回顧我們所經歷過的光明時刻──上主為了要我們一 生服務祂而召叫了我們。」我自己喜歡稱這些回憶是「我們聖召申命紀般 的記憶」,它使得我們回溯「那在司鐸生涯之初,上主以恩寵觸動我們的 熾愛火光。從那道火焰中,我可以為今天和每一天點取新火,給我的弟兄 姊妹帶來光與熱。那火焰點燃了一種謙遜的喜樂,是憂傷和沮喪所無法熄 滅的,是一份良善而溫柔的喜樂。」8
我們都曾在某一天高聲地向天主的召叫,回答說:「願意」,這「願意」乃 是基督信仰團體內誕生和成長,主要感謝那些「鄰家聖人」;9 他們藉著 純樸的信德向我們指出:為了天主和祂的國全然獻上自己是值得的!這「願 意」涵意如此深遠,我們很難像從中不斷廷申的一切美善。當一位年邁的 神父,眼見多年以前親手付過洗的孩子們,如今長大成人,前來探望,並 心懷感激地向他介紹自己組織的家庭,那是多麼美的一件事!直到此時, 我們才明白,我們當年我們被傅油,是為了日後要替人傅油,天主的傅油 從不令人失望。因此,我不由得和保祿宗徒一起說:「我不斷為你們感謝 天主」(厄一 16),也為你們所行的一切善事。
在各種考驗、軟弱的時刻,當我們意識到自身的限度時,「我們大的誘 惑,就是為反覆思考我們的困難,憂慮不止」,10 因為如此一來,我們就 會失去我們對未來的洞見、正確的判斷和勇氣。此時,重要的是,能憶記 上主臨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以及祂那慈悲的目光──引發我們為祂和祂的 子民獻上生命,我甚至認為是極為關鍵;同時,尋求力量,好在我們的行 動中予以持續體現,偕同聖詠的作者,引吭高歌,唱出自己的讚頌,「因 為祂的仁慈永遠長存。」(詠一三六)
感恩始終是一件強而有力的武器。唯有懂得默觀並具體感謝上主對我們的 愛、寬仁與信實,以及寬恕、耐心、容忍和憐憫,我們才會讓聖神使我們 煥然一新,以更新(不只是補綴)我們的生命和使命。如同在那清晨奇蹟 般地獲漁的伯多祿,讓我們因心知我們也曾經蒙受主的降福,藉此喚醒我 們的讚嘆和感謝而能說:「主,請祢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路五 8), 並再一次聽到主耶穌的召喚:「不要害怕!從今以後,你要做捕人的漁夫!」 (路五 10)「因為祂的仁慈永遠長存。」
親愛的司鐸弟兄們,我感謝你們忠於職守。在現今這個褒揚一時功名的社 會文化中,仍然有人不怕作出終生投身的承諾,這實在是意義非凡。事實 上,我們正在表示我們一直相信那永遠信守盟約的天主,儘管我們反覆違 背承諾,祂卻從不違反自己的盟約。因此,我們要慶祝天主的信實:儘管 我們犯罪跌倒,祂仍不斷地信任、相信、寄望於我們,並要我們再次成為 信實的人。我們明白我們是在瓦器中存有這寶貝(參閱:格後四 7),也 知道主的德能在我們的軟弱中才彰顯出來(參閱:格後十二 9)。祂要繼 續支持我們,並重新召叫我們,給予我們百倍的賞報(參閱:谷十 29~30)。 「因為祂的仁慈永遠長存。」
感謝你們以喜樂奉獻你們的生命,並展露出一顆心,這顆多年以來一直拒 絕封閉和冷酷、而對天主和祂的子民的愛與日俱增的心。這顆心,有如陳 年老酒,未曾酸敗,反而年歲增加而變得更加香醇。「因為祂的仁慈永遠 長存。」
感謝你們努力鞏固你們司鐸弟兄彼此之間,以及與你們主教之間弟兄情誼 的連繫,互相給予支持鼓勵,照顧那些受病痛之苦的,尋找那些離群的, 探訪年長的,並向他們汲取智慧,彼此分享,學習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 哭的人同哭。這對我們來說多麼需要!此外,也要感謝你們信實並持之以 恆地執行各種艱難的使命,感謝你們不時鼓勵你們的司鐸弟兄勇於承擔自 己的責任。「因為祂的仁慈永遠長存。」
感謝你們在牧靈職務上作出堅忍不拔和耐心容忍(hypomoné)的見證。我們 經常受牧者的天職驅使,勇於宣講,如同梅瑟一樣,11 在祈禱中和天主爭 論,勇敢地為人民代禱(參閱:戶十四 13~19;出三十二 30~32;申九 18~21) 。 「因為祂的仁慈永遠長存。」
感謝你們每天舉行感恩祭,並在和好聖事中成為慈悲的牧者,既不苛求, 也不放縱,而且深入關懷牧養子民,並在悔改的途徑上陪伴他們,走向天 主賜給我們每一個的新生命。我們知道,藉著慈悲的梯階,我們可以下降到 人性的深處——包括其軟弱和罪過——但也可以攀登到天主神聖的完美 頂峰:「慈悲如同天父。」12 於是我們「有能力溫暖人心,在黑暗中與他 們同行,和他們談話,甚至進入他們的黑夜,卻不迷路。」13 「因為祂的 仁慈永遠長存。」
感謝你們「不論順境逆境」(參閱:弟後四 2),仍熱忱地向所有人宣講耶 穌基督的福音,並同時深入了解你們團體裡的人心,「以發現在它之內對天 主活潑而熱切的渴望,並在它之內尋求這樣的交談——原來充滿愛情,卻 因為阻礙重重,無法結出果實——能夠重新開始。14 「因為祂的仁慈永遠 長存。」
感謝你們每次感同深受地去接納跌倒的人,治療創傷、溫暖人心,並展現 出撒瑪黎雅人慈善和憐憫的心(參閱:路十 25~27)。沒有什麼比這更為 急需: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親身接近受苦的弟兄姊妹。一位不躲避反而 接近受傷的弟兄姊妹的司鐸,他的榜樣是何其有力!15 這反映出牧者的 心:他已經培養出一種靈修特色,就是與他的群眾結為一體,16 而且永不 忘自己出於他們;藉著服務他們,他將發現並能全然活出他真實的身分, 並將之發揮出來,因而使他選擇一種純樸的生活方式,棄絕與福音無關的 一切特殊待遇和權利。「因為祂的仁慈永遠長存。」
後,讓我們也感謝天主信實的子民,因為他們的聖德邀請我們去牧養他 們,而天主也賜予他們能瞻仰他們的恩惠,藉此來牧養我們和照顧我們, 讓我們「在那些以浩瀚的愛養育子女的父母身上、在那些辛勤工作養家的 男男女女身上、在病人身上、在那些臉上永遠掛著微笑的年長修士修女身 上,默觀天主子民的忠誠信實。我在他們日常生活的努力不懈當中,看到 充滿活力的教會正在向聖德邁進。17 我們要感謝他們每一個人,並在他們 的見證中,得到支持和鼓勵。「因為祂的仁慈永遠長存。」
鼓勵
「我渴望你們的心受到鼓勵。」(參閱:哥二2)
我第二個的極大渴望,正如聖保祿所言,就是陪伴你們去重振我們司鐸的 勇氣——聖神特別在我們生活行動時所結出的果實。面對痛苦的經驗,我 們都需要被安慰和被鼓勵。我們受召去肩負的使命,並不免除我們的痛苦、 磨難,甚至誤解,18 反而要我們堅忍地直接面對和接受,好使天主能夠轉 化我們,使我們更肖似祂。「到了後,如果我們沒有從心裡虔敬地承認 自己的限制,將會阻礙恩寵更有效地在我們內工作,因為沒有為在真摯誠 懇的成長旅程中可能帶來的善預留空間。」19
要知道我們牧者的心態是怎樣的,有一個好的測驗方法,就是問我們如何 面對痛苦。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可能有如耶穌比喻中的肋未人或司祭, 遠避並忽略那被打傷的人(參閱:路十 31~32)。或許我們以錯誤的方式靠 近,在思考時找一些眾人認同的說法:「人生就是這樣」,「事實無法改 變」,讓我們向宿命論與失望讓步;也許我們還是會靠近,但是是以一種 選擇性的方式靠近,反而造成孤立和排擠。「如同約納先知,我們持續不 斷地受到誘惑,想要躲入一個安全的避風港,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個人主 義、靈性至上、自掃門前雪……。」20 如此一樣,這不只無法觸動我們的 內心,反而使我們逃避自己和他人的傷痛,因此也無法面對耶穌的傷創。21
除上所述,我還要提到另一種不易察覺而又危險的態度,如同貝納諾斯 (Bernanos)所言,是「魔鬼珍貴的藥劑」,22 為我們這些渴望服事天 主的人來說,也是具傷害力的態度,因為它使人感到沮喪、遺憾和絕望。 23 對生命、對教會和對自己失望,誘使我們受縛於某種「甜膩的」憂傷, 即東方教父所稱的「無勁」(acedia)。多默‧史彼德力克(Tomáš Špidlík) 樞機主教曾經這樣形容說:「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在陪伴他人時,或是在我 們孤單時,為憂傷纏繞,那是因為我們對天主上智的安排和祂的工作缺乏 信心……。憂傷使我們癱瘓而失去勇氣,不想再繼續工作和祈禱;它使我 們覺得別人煩惱……。許多修會的作者詳述這項惡習,並稱之為靈修生活 糟的敵人。」24
我們都知道,憂傷可能變成一種慣性,使人逐漸接受邪惡和不公義,它低 聲地告訴我們:「向來如此。」憂傷散播怨恨與敵意,使人努力所作出的 轉變和悔改前功盡棄。「這樣根本不能度有尊嚴和圓滿的生活,這絕對不 是天主的旨意,也不是那發源自復活基督的心中、在聖神內的生活」,25 我 們原本受召要度此種生活。親愛的弟兄們,當這「甜膩的憂傷」構成風險, 主導我們的生活或所屬的團體時,我們不要恐懼或有所顧慮,而要以堅定 的信心,一起懇切祈求聖神,「自麻木中清醒過來,使我們自惰性中獲得 自由。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慣常的行事作為;讓我們打開我們的眼睛和耳 朵,更要打開我們的心,切莫對現狀感到沾沾自喜,而要時常被復活的主 生活而有效的聖言所觸動。」26
請容我再說一次:在艱難的時刻,人人都需要天主和弟兄姊妹的安慰和力 量。聖保祿向他的團體所說的一番動人的話,對我們都是大有助益:「不要 因[我們為你們]所受的苦難而沮喪」(厄三 13),並「渴望你們的心受到 鼓勵」(參閱:哥二 2)。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承行天主託付給我們的使 命,日日更新:去宣講「一個為全民族的大喜訊」(路二 10)。我們並非 要給人介紹一些知性或道德的理論或道理,而是要像約伯那樣,在痛苦之 中,歷經改變,並被天主轉變後,才高聲宣報「以前我只聽見了有關祢的 事,現今我親眼見了祢」(約四二 2)。若沒有這樣根本的經驗,我們辛勞 的工作只會帶來挫折和失望。
在我們自己的生命中,我們都曾靜觀默想過「與基督一起,喜樂」如何能 「生生不息」。27 這樣的體驗,雖然有許多不同的層次,但我們確知,儘 管我們每每陷於軟弱,又經常犯罪,「祂的柔情從未叫人失望,而且總能 讓我們重獲喜樂,祂使我們能夠抬起頭來,重新振作」。28 那份喜樂並不 出於我們自己的思想或決定,而是出於一份信心,確知耶穌對伯多祿所言 句句真實,歷久不衰。在動盪不安時,要切記:「我已為你祈求了,為叫 你的信德不至喪失」(路廿二 32)。主耶穌是首先為我們祈禱並為你我奮鬥 的那一位。祂邀請我們完全地融入祂的祈禱之中。總有些時候,我們也得 進入「山園祈禱,那耶穌具人性又令人震撼的祈禱,(……),因為在 其中,有哀求、憂傷、痛苦,甚至驚惶失措。」(參閱:谷十四 33)29
我們知道要站立在天主面前,讓祂的目光來檢驗我們的生活、治療我們受 傷的心靈和清除沿路累積在我們腳下並使我們裹足不前的塵俗,並不容 易。在祈禱中,我們經驗到一份倍受祝福的「不安定感」,它提醒我們自 己是主的門徒,時時需要祂的救助,使我們擺脫自以為是(原文:promethean) 的心態,即一些人「終只相信自己的能力,又自命不凡,或許因他們遵 守特定的規條,或許因他們頑強地執著天主教教會某種過時的生活方式。」 30
親愛的弟兄們,耶穌要比任何人更清楚我們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們的失 敗和過錯。祂是第一個這樣告訴我們的人:「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 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因為我是良善 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得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 擔子是輕鬆的。」(瑪十一 28~29)
在這樣的祈禱之中,我們知道我們永遠不是孤獨一人。牧者的祈禱當中, 不僅有使我們呼喊出「阿爸,父啊!」(參閱:迦四 6)的聖神,也包含 那些託付給他照料的人們。這樣一種與兩者的連接彰顯了我們的使命和身 分。
牧者的祈禱與天主子民的心思相連,並將之具體表達。他的祈禱帶著他們 的痛苦和喜樂的印記,他默默地將他的祈禱呈獻給天主,好使他們的痛苦 和喜樂蒙受聖神的傅油而獲得恩賜。這是牧者所懷有的希望,在祈禱時他 交託並奮鬥,為求天主醫治我們個人和團體的脆弱。然而,我們也應該知 道,唯有在天主子民的祈禱中,牧者的心才能被塑造,並找到定位。因此 我們不再尋求快捷、容易和速成的答案,不再隨從我們自己的方法和目標, 而是讓天主為我們指引出希望的途徑。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在初代基督徒團 體艱困的時期,正如我們在宗徒大事錄所讀到的,祈禱才是真正的力量。
弟兄們,讓我們承認自己的軟弱,是的,但我們要讓耶穌轉變它,並不斷 地差遣我們前去繼續我們的使命。我們永遠都不要失去這份喜樂──深知 我們是祂的「羊群」,以及祂是我們的主和善牧。
為了維持心中的勇敢,我們不能輕忽那構成我們的身分的兩個聯結:首先 是與耶穌在一起。每當我們轉身背離耶穌,或者忽視我們與祂的關係時, 我們的獻身度就會退縮,而慢慢地我們的明燈也會缺油,無法照亮生命(參 閱:瑪廿五 1~13):「你們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你們內。正如枝條若不留 在葡萄樹上,憑自己不能結實;你們若不住在我內,也一無所能」(若十五 4~5)。就此,我想鼓勵你們不要看輕靈修指導。找一位可以和你一起說話、 一起省思、一起討論和一起分辨的弟兄,以完全的信任和開放與他分享你 的靈修之路;找一位明智的弟兄,與他分享跟隨耶穌的經驗。找到他,和 他碰面,享受他的帶領、陪伴和指導。這為使你們能履行職務,以承行父 的旨意,實是一項不可取代的援助(參閱:希十 9);讓你的心與那「懷有 耶穌基督的心」(斐二 5)一起跳動。訓道篇中正有這樣的教導,使人得益: 「兩人勝過一人,(……):若一個跌倒了,另一個可扶起自己的同伴。哀 哉孤獨者!他若跌倒了,沒有另一人扶起他來!」(訓四 9~10)
另一個足以建構我們身分的聯結,就是我們和教友之間的關係,要培養並 要擴展這關係。不要遠離你們的教友、年長神父和你們所屬的團體,更不 要把自己關閉在一些超越同類和不開放的小圈子裡,因為後你們的心靈 會被窒息和受感染而被害。一位有勇敢的聖職人員,總是不斷地走出自己 的圈子。當我們「邁步向前」時,「有時在前面,有時在中間,有時在後 面:為了引導整個團體,所以走在前面;為了隨時給予鼓勵和支持,所以 走在中間;為了保持團體的合一,避免有人脫隊,所以走在後面……。另 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的人民對各樣事物保有靈敏的『嗅覺』,能嗅出可 取的新路徑;他們具有『信仰意識』(參閱:《教會憲章》,12)……還 有什麼能比這更加美好呢?」31 耶穌本身就是這種福傳方式的典範,祂帶 領我們進入我們人民的心。看見祂接近所有的人,那令我們多麼高興!耶 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就是祂終生實踐這種福傳方式的高峰。
親愛的司鐸弟兄們,許多受害者所承受的痛苦、天主子民的痛苦、我們個 人的痛苦,不能沒有意義。這份重擔,耶穌全部親自用祂的十字架上來背 負,而祂現在要求我們,在我們的使命上有所更新,親近受苦的人,並和 毫不局促地接近人類的可憐處境,並能感同身受,作為感恩祭。32 我們的 時代標示著過去和現在的創傷,需要我們成為造就關係與共融的人,以開 放、信賴的心,在希望中期待著天主的國度,而天主的國度在今天就要展 開嶄新的生活。那是一個罪人獲得罪赦的國度──他們被召去為主永存和 活躍的憐憫作見證。「因為祂的仁慈永遠長存。」
讚美 「
我的靈魂頌揚上主。」(路一 46)
我們若不仰瞻聖母瑪利亞,就無法談論感恩和鼓勵。她是那心靈被刺透的 女人(參閱:路二 35),她教導我們讚美的力量──能將目光注視未來和 恢復現在的希望。她整個的人生都匯聚在她的謝主曲之中(參閱:路一 46~55)。我們也被召去詠唱那讚主曲,作為未來許諾圓滿的實現。
每當我去一個聖母朝聖地,我喜歡注視聖母,也讓她注視我,這樣地節省 時間。我祈求有一個孩子般的依恃之心、一顆神貧和純潔的心──他們知 道有他們的母親在──而且在她的心中有一個地位,並在注視她的時候, 如同那印第安人聖若望.雅格一樣,再次聽到她說:「我小的兒子,什 麼事情令你心煩意亂?我有這榮幸,成為你的母親,我不是在這兒嗎?」33
默觀瑪利亞,就是「再次相信愛與溫柔的本質是具有革命性的。我們在她 身上看到謙卑與溫柔、非弱者的而是強者的美德,強者毋須貶低他人來抬 高自己。」34
或許有時候,我們的目光開始變得嚴厲,或我們感覺到,怠惰或自憐這種 誘惑的力量開始在我們心中生根;或我們覺得開始厭煩要全然成為天主子 民有活力的一分子,以及我們感覺自己想要變得高人一等。在這些時況之 下,我們不要害怕轉向瑪利亞和唱出她的讚主曲。
或許有時候,我們感覺被誘惑要退居幕後或各自為政,避免在日常生活上 奔走風塵;或後悔、抱怨、批評和諷刺的習慣控制了我們,使我們失去繼 續奮鬥、希望和愛人的渴望。在這些時況之下,讓我們轉向瑪利亞,好使 她能把我們的目光從所有阻止我們專心和警醒的「木屑」釋放出來,為能 在天主的子民中能看見和慶祝生活的基督。而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正偏離了正 道,或無法實現悔改的決定,那麼,讓我們轉何她,一如我以前的教區的 一個偉大的本堂神父,他也是個詩人。他向她祈求,好像心裡有數似的:「這 一晚,親愛的聖母,我的許諾是真誠的;但我還是要確認一下,請別忘了 將鑰匙放在門外。」35
我們的聖母,「她是朋友,時常關注我們,不讓生命出現缺酒的情況。她是 那被利劍刺透心靈的女人,理解我們所受的痛苦。作為眾人的母親,對在 產痛中等待正義誕生的各民族來說,她是望德的標記。(……)。身為真母 親,她走在我們身旁,分擔我們的掙扎,和不斷以天主的愛包圍我們。」36
弟兄們,為你們的投身和你們的鐸職,我再次地「不斷為你們感謝天主」 (弗一 16) ,因為我深信,「天主挪開那足以粉碎希望和視野的堅硬石塊,也就是死亡、罪惡、恐懼、世俗的石塊。人類歷史不會止步於一塊墳墓前 的石塊,因為今天發現了那『活石』(參:伯前二 4)──復活的耶穌。我 們作為教會建立在祂的基礎上,即使我們灰心喪志,受誘惑以我們的失敗 來評斷一切,祂依然前來更新一切,扭轉我們的失望。」37
讓我們感激的心激發我們的讚美之聲,並再次鼓勵我們完成在望德中為我 們的弟兄們傅油的使命,成為只有耶穌才能施予我們的憐憫與慈悲的見證 人。
你們的弟兄
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大殿
2019 年 8 月 4 日──聖維雅納司鐸紀念日
(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1 參閱:《禧年》牧函(1929 年 4 月 23 日):《宗座公報》21(1929 年),312~313。
2 向義大利主教團致詞(2019 年 5 月 20 日)。主教履行對其司鐸所肩負之靈性父職,不離棄他們如 同孤兒,並隨時為他們敞開大門,起身尋找他們,好能照顧他們、陪伴他們。
3 參閱:聖若望二十三世,《我們的鐸職之始》通諭——紀念亞爾斯本堂神父聖維雅納逝世一百週年 (1959 年 8 月 1 日):《宗座公報》51(1959 年),548。
4 參閱:〈給天主子民的信〉(2018 年 8 月 20 日)。
5 在智利聖地牙哥,與司鐸、各修會會士、獻身生活者和修生們會面(2018 年 1 月 16 日)。
6 參閱:《給在智利的旅途中的天主子民》(2018 年 5 月 31 日)。
7 與羅馬教區的司鐸們會面(2019 年 3 月 7 日)。
8 復活前夕彌撒講道(2014 年 4 月 19 日)。
9《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7。
10 參閱:豪爾赫‧馬里奧‧貝爾戈里奧,《苦難的書信》(赫爾德,2019),21。
11 參閱:向羅馬各堂區司鐸致詞(2014 年 3 月 6 日)。
12 給司鐸們的避靜。第一篇默想(2016 年 6 月 2 日)。
13 安道‧斯帕達羅,與教宗方濟各訪談錄,載於《天主教文明》3918 期(2013 年 9 月 19 日),462 頁。
14 《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137。
15 參閱:向羅馬各堂區司鐸致詞(2014 年 3 月 6 日)。
16 參閱:《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68。
17 《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7。
18 《慈悲的主與可憐的罪人》教宗牧函,13。
19 《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50。
20 同上,134。
21 參閱:荷希‧馬里奧‧伯戈略,《在望德中省思》,2013 年,梵蒂岡,14。
22 《鄉村神父日記》,巴黎,1974,135;參閱: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83。
23 參閱:嘉扎的巴爾撒諾夫,《信件》,被《需要父愛》(華沙,2018)作者彌格爾‧塔德茲‧斯維 明所引用。
24 《淨化心靈的藝術》,羅馬,1999,47。
25 《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
26《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137。
27《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1。
28 同上,3。
29 荷希‧馬里奧‧伯戈略,《在望德中省思》,梵蒂岡,2013 年,26。
30《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94。
31 與聖職人員、奉獻生活者和牧靈委員會成員的會面,亞西西,2013 年 10 月 4 日。
32 參閱:《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68~270。
33 參閱:Nican Mopohua(譯者註:「在此開始敍述」),107,118,119。
34《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88。
35 參閱:Amelio Luis Calori,「Aula Fúlgida」(《光亮的教室》),布宜諾斯艾利斯,1946。
36《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86。
37 復活前夕守夜禮證道(2019 年 4 月 20 日)。
Copyright © Dicastero per la Comunicazione -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